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沉浸文化氣息-台中孔廟(上)


【孔廟】,寂靜,典雅,莊嚴,無一不具備,在這莘莘學子都前來朝拜的聖地中,處處都是美,一個小小的雕刻、彩繪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。今天外拍來到了台中市極富名氣的孔廟,一起來探索古典之美。



文化指標孔廟的基本介紹:

    臺中市孔子廟,簡稱台中孔廟,位於臺灣臺中市力行路、雙十路口,是一座1976年完工的仿宋代宮殿式廟宇。主祀孔子的台中孔廟,台灣中部每年舉行祭孔大典的重要場所之一。隸屬於臺中市政府所屬機關「臺中市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」。
  孔廟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,孔子對中華民族在教育、政治、及德行修養方面有深遠的影響,設立孔廟的宗旨是尊崇孔子的哲學思想及復興中華文化,如『有教無類』、『仁民愛物』、『忠恕之道』等。在新的世代中儒學有新的詮釋,亦希望藉孔孟學說匡正日益衰頹的社會風氣。

    現今的孔廟雖以宣揚儒學為主,但對其他學說亦兼容並蓄,而有先儒先賢之陪祀。可於萬仞宮牆外一窺雍穆之美,亦可進入孔廟景仰聖賢夙昔風範。


孔廟內部建築介紹:
照壁、道貫古今牌坊與德侔天地牌坊

   臺中孔廟的照壁與櫺星門相對,為北方廡殿式建築,獨立於圍牆之外,高4.5公尺,寬17.60公尺。除仿花崗石斬石子基座外,頂覆青色琉璃瓦,四面嵌以琉璃浮彫,浮彫故事內容為孔子遊學圖。台灣各孔廟的照壁有直接書寫萬仞宮牆四字,亦有繪麒麟者,台中孔廟的照壁則是嵌浮雕孔子遊學圖,照壁古時為廳堂前與正門相對的短牆,作為遮蔽、裝飾之用,多飾有圖案和文字。孔廟的照壁根源於曲阜孔廟魯壁。
    臺中孔廟的牌坊為五開間單檐式結構,坊高13.40公尺,寬24.70公尺。外表為仿花崗石斬石子浮彫,頂覆青色琉璃瓦,雄偉壯麗。同樣由烏頭門演化而成之柱出頭式牌樓,共有兩座,一座橫額嵌「德侔天地」,另一座嵌「道貫古今」,表彰孔子偉大的德行及對中華文化的傑出貢獻。臺中孔廟是全臺唯一建有牌坊之孔廟。牌坊為裝飾用的建築物,兩立柱之間施額榜,柱上安裝斗拱形簷屋,下可通行的紀念性建築物。



個人報導心得:
    經過台灣體育學院一轉角間,高聳的牌樓矗立著,來來往往的機車行人不斷穿越,當我在轉角後的剎那,我被這莊嚴雄偉的氣勢所吸引,好大、好美的牌樓及照壁,在孔廟的外圍環繞著,更襯托孔廟的莊嚴,這時快門不知已按了幾下,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這歷史的痕跡。我很喜歡牌樓柱下面往前後拓張似雲形的曲線,凹凹凸凸的起伏著,很有古典的氣味。

櫺星門與泮池
    櫺星門為孔廟第一道大門高11.95公尺,寬6.60公尺。兩側建「金聲」、「玉振」門各一座,以彰顯孔子的偉大事蹟,其均高9.10公尺,4.80公尺,其間築以短牆與櫺星門聯為一體,以華表為柱,柵籬為門,中間柱頭獅子一對,以為守護。座基為青水泥斬石子,門柱為白水泥斬石子,橫額為文彩浮彫,古意盎然。「櫺星」又名靈星、天田星、文曲星。古人相信文曲星「主得士之慶」,是主管教育、文學的星宿。孔廟第一道大門以此命名,就是把大教育家孔子比做天上施行教化、廣教英才的「櫺星」。
    泮池建於櫺星門內,寬30公尺,縱深14.35公尺。成半圓型(故俗稱半月池),水深0.55公尺,內飼錦鋰魚。碧水橋建於泮池中央,為拱型,寬四公尺,橋欄為仿宋式勾欄抱鼓,曲線玲瓏。泮池亦為文廟特有建築,呈半月形,上有泮橋。





個人報導心得:

    櫺星門是進入孔廟內部必經的景點,櫺星門的外部造型有一股的雄偉卻又精巧之美,很喜愛它上頭的雕刻,從櫺星門三個字起上上高貴的金黃色,在其四周更雕有細膩生動的龍及類似古代窗框的幾何造型,再往上看雲紋造型的使用,使其變化成如屋頂燕尾的感覺,轉換的十分有設計感,而櫺星門周圍的短牆以紅綠古代造型做成,充滿了書香氣息,上面細微的雕刻寫著「聖」字,整個意象宛若處於私塾時代,正要進入殿堂跟孔夫子請益般。進了櫺星門泮池及泮橋就在眼前,泮池裡有著一條條的鯉魚快樂的優游著,感覺十分有靈性,而泮池上的泮橋做工細膩,各式各樣紋樣(例如雲紋、花紋…)相互交織著,漫步其上十分愜意。

觀德門與毓粹門
    觀德門與毓粹門為北方歇山式建築,上覆青色琉璃瓦。觀德門是進入孔廟必經的建築,源於古制只有黃帝與狀元及第者才能由正門(即櫺星門或稱狀元門)進入,一般人入廟須從黌門(西邊門)或泮宮(東邊門),再過禮門或義路(即觀德門與毓粹門),係暗示為學須通五經,欲達到孔子理想並無捷徑,惟有進黌門(古時學校)或泮宮(古代學宮名),研習及修行禮義之途,因此具有鼓勵後進力圖自強之含義。



個人報導心得:
    德觀門與毓粹門是屬歇山式的建築,屋頂的設計及裝飾可以說是此二門的一大特色之一,此二門都位於孔廟最旁邊的兩側,出了門之外緊鄰是高樓大廈、住宅區一古一今的建築對比,在視覺上可是形成強烈的效果,在整體裝飾上此二門的名牌外型極為美麗,斗拱及橫樑上的中式圖案精巧華麗,配色也搶眼,走在門下抬頭一看仍是漂亮的圓形圖案,並於其中寫有「聖」一字,再者是門環與門釘,門環由一獅子叼著,雕刻得很細膩,門環的造型可說是我最愛的特色之一。
燎亭與瘞所
    燎亭、瘞所分別建於大成門前甬道東西兩側,台基高0.90公尺,六公尺見方,燎亭高一公尺成長方古鼎形,瘞所高0.60公尺成八角形。是少數建有燎亭瘞所的孔廟之一,其作用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釋奠典禮時,做為瘞毛血與燎帛及祝文之所。





個人報導心得:
    燎亭和瘞所是我從沒聽過的兩個名詞,一開始看到老師發下的單子中出現這兩個名詞,心中充滿著許多的問號,這究竟是個何種功用的場所?走近一看,被他們奇特外型吸引感到了興趣,初次看到時以為是古人對奕的場所,但想想又不對,因為中間有著一個很大的空洞,並沒有可以下棋的地方,而且也沒椅子,這時看看介紹並上網蒐集資料時才發現,燎亭是個焚燒祝文的地方,而瘞所是給執事者捧毛血盤,將太牢之毛血埋於其土中的場所(瘞:有埋、隱藏及墳墓之義),原來這兩處都是祭孔大典儀式中所需要的兩個結構體,可真大大上了一課。

甬道
    台中孔廟前庭甬道由泮水直達大成門前庭,全長58公尺,舖預鑄凹紋混凝土版。路側置石燈,兩旁院地古榕聳峙,間以時花細草,遊憩其間幽靜宜人。

個人報導心得:
    長長的甬道是通往大成門的道路,在道路的兩旁種有許多的大樹及植物非常的清新,左右也設有小亭子般的結構物,上了白色的漆,十分雅致,其亭上頭四處皆往上翹並雕有龍頭造型。走在甬道上十分的愜意舒適,也可以邊做些運動。

請接下篇繼續閱讀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